close
中文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
【世界日報/本報廣州十五日電】
 
 
2月8日,幾個漢字「人」的象形圖案出現在《泰晤士報》頭版報頭下方,
每個看報的人都在猜想這些奇怪的符號意味著什麼。據廣州日報報導,隨著中國農曆年的來臨
,「中文猜謎」活動拉開了《泰晤士報》連續幾天向英國民眾全面介紹漢字的序幕
,在英國主流社會掀起了又一輪學中文的熱潮。
 
不僅在英國,漢語熱已經深入到世界很多地方。不僅外國留學生來華求學連年創紀錄,
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也在急劇增加,漢語教材進入了10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課堂。
據報導,中國語言的影響力還不僅限於此,同時它還促使英語產生深刻的變革,
一大批地道的中國話變成了英語新詞彙。
 
不久前,位於美國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佈報告稱,在全球化大環境下,
中國式英語正強烈衝擊著英語,大量的中文詞彙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彙最主要的來源。
 
2月10日,《泰晤士報》記者邁克因泰發表文章介紹其重返校園學習漢語的經歷。
他在文章中稱,漢語正在全球傳播,部分因為中國擴張的經濟和在國際事務上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同時中國政府也在通過建立「孔子學院」並派遣教師出國積極推廣漢語。
 
創建孔子學院,被視為中國政府將漢語文化向世界推廣的重要舉措。
2004年11月21日,中國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在南韓首都首爾掛牌成立。
 
到去年7月,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規模已經擴大到36個國家和地區,總數達到80所。
此外,還有38個國家的99個機構提出了建立孔子學院的申請。
根據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的規劃,到2010年,全球將建成五百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
 
據美國《時代》雜誌的報導,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萬人正在學習漢語,100多個國家與地區、
逾2500所大學在教授中文。在東南亞,學習漢語的人數有160萬人;
南韓有200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中學選修漢語的學生約13萬人,
漢語考試已經被正式列為南韓外語高考科目。
 
漢語讓全球看好的原因,既有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外在影響力,
更有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漢字獨具魅力的內在吸引力。
正如著名學者季羨林所說,「漢語是世界語言裏最簡練的一個語種。
同樣表達一個意思,如果英語要60秒,漢語5秒就夠了。」
 
報導說,漢語的影響力不只是局限在全球的漢語熱,同時,它正促使英語產生深刻的變革,
中文詞彙成為英語新詞彙的主要來源。
前不久,位於美國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佈報告稱,英語正在經歷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
,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式英語的強烈衝擊,
不斷地創造新詞彙,使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根據「全球語言監督」的統計,自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詞彙中,
中式英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這些新詞和片語,
不用向母語為英語的人士特別解釋都能被理解。
 
報導說,透過這些中國式英語詞彙,它們往往能折射出中國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徵。
例如,反映中國古代文化特色的詞彙有,Confucianism儒家思想,Four Books四書,
Five-Classics五經,而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knowledge economy知識經濟,peaceful rising和平崛起等詞彙又記載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社會圖景。
 
報導提到,對於大量中國式英語詞彙進入英語的現象,暨南大學英語系教授衛景宜持寬容態度。
她說,一些中國式英語在表達中國特有事物或現象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
由於中英文化的差異,在用英語表示中國社會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與現象時,
經常發現空詞項。面對這些情況,人們通常通過音譯、借譯等,使中文詞彙進入英語的交際中。
《紅樓夢》等一批成功的英文譯作說明,中國英語若應用得當,它能更忠實地反映原文。
 
在衛景宜看來,海外華裔作家在推動中文影響英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湯亭亭、譚恩美到朱路易,這些作家使用英語寫作,大都描寫中國文化或當代中國,
中文的思維與表達方式必然體現在英語文本中。

【2007/02/15 世界日報】


 
中國時報 2007.02.16 
long time no see真的講得通 中式英語 反映時代特徵
白德華/台北報導
    本月九日倫敦下著雪,《泰晤士報》在當天頭版報頭下方,
用醒目紅色方框刊出「Will it雪or雨 today?」,讓英國讀者猜到底哪個漢字才是「雪」,
內頁長篇文章則講述漢字是如何從古老的象形圖案演變成現代漢字。
   
    隨著農曆年到來,「中文猜謎」活動拉開序幕,《泰晤士報》連著幾天向英國民眾介紹漢字
,在英國主流社會又掀起一輪學中文熱潮。如今,中文已成英語新詞最大來源,
而「中式英語」也折射時代的象徵。
 
    《泰晤士報》編輯希莉說,中文猜謎活動是該報「中國周」的一部分,
將持續到本月十七日農曆除夕。她說,《泰晤士報》之所以開展教中文活動,
是因很多讀者對中文有興趣。在該提供的一段音頻中,
另一主編湯姆森還用中文說了毛澤東的一句名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鼓勵民眾學習漢語。
 
    漢語正在全球傳播,部分因中國擴張的經濟和在國際事務上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同時,中國政府也透過建立「孔子學院」並派遣教師出國,積極推廣漢語。
 
    美國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日前發布報告說,在全球化大環境下,
中國式英語正強烈衝擊英語,大量中文詞彙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彙最主要來源。
 
    報告說,像逐字翻譯的中式英語「好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
還有從廣東話「飲茶」直譯的「drink tea」等,現已成標準英文片語。
更多中式英語還在產生,包括從前就已中英混合的如「苦力」(coolie),「颱風」(typhoon)等。
這些單詞的廣泛流通,促使英文詞彙庫迅速增長。
 
    透過這些中式英語詞彙,往往能折射中國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徵。
例如反映中國古代文化特色的有,Confucianism儒家思想,Four Books四書,
Five Classics五經,而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knowledge economy知識經濟,peaceful rising和平崛起等詞彙,又記載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特殊形勢。
 
   前往中國留學的德國青年紀韶融,眼看大陸不少「中式英語」很具詼諧逗趣效果
便將其貼在部落格「Chinglish.de」中,他說,「Chinglish展現中式英語的美,
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結合的奇妙產物。這是熱情的體現,不是嘲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雲飛 的頭像
    雲飛

    雲彩飛舞

    雲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