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聽到很多理財專家說,未來想過有品質好生活,一定要有錢,
所以投資理財很重要,同時愈早開始愈有利。但分析人一生賺錢的模式
和宿命,似乎和專家建議的背道而馳。怎麼說呢?想要以錢滾錢,一定
要有一桶金吧!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沒有一個富爸爸幾乎從零開始的年輕
人,想要擁有財富一定要讓自己有好的工作和待遇,在台灣想這樣唸到
碩士是必要的,但畢業投入工作已經是25歲,前幾年如果安分守己不偷
不搶只憑薪水過活,25-30歲能存到300萬已經算很厲害了,但你可能有
女/男朋友考慮結婚了,屆時這筆錢可能被迫轉變成結婚基金和購屋頭期
款,一旦結婚買屋,勢必又有新負債,就算你30歲以後薪水三級跳,房
屋貸款不放在眼裡,但那時你仍可能又多了要奉養父母,生育小孩的開
銷,同時也想買車或其他奢侈品犒賞自己,那在35歲前扣除負債後還能
存到多少錢呢?更何況當今社會35歲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個關卡,因為
你的工作環境成長力道有限了,除非你很出類拔萃晉升至管理階層,否
則光靠薪水累積財富的能力只怕愈來愈薄弱。如果35歲你無法累積一定
財富以錢滾錢,未來日子說要過得多麼幸福安康那是讓人很難信服的,
但真得很難,不是嗎?
所以投資理財很重要,同時愈早開始愈有利。但分析人一生賺錢的模式
和宿命,似乎和專家建議的背道而馳。怎麼說呢?想要以錢滾錢,一定
要有一桶金吧!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沒有一個富爸爸幾乎從零開始的年輕
人,想要擁有財富一定要讓自己有好的工作和待遇,在台灣想這樣唸到
碩士是必要的,但畢業投入工作已經是25歲,前幾年如果安分守己不偷
不搶只憑薪水過活,25-30歲能存到300萬已經算很厲害了,但你可能有
女/男朋友考慮結婚了,屆時這筆錢可能被迫轉變成結婚基金和購屋頭期
款,一旦結婚買屋,勢必又有新負債,就算你30歲以後薪水三級跳,房
屋貸款不放在眼裡,但那時你仍可能又多了要奉養父母,生育小孩的開
銷,同時也想買車或其他奢侈品犒賞自己,那在35歲前扣除負債後還能
存到多少錢呢?更何況當今社會35歲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個關卡,因為
你的工作環境成長力道有限了,除非你很出類拔萃晉升至管理階層,否
則光靠薪水累積財富的能力只怕愈來愈薄弱。如果35歲你無法累積一定
財富以錢滾錢,未來日子說要過得多麼幸福安康那是讓人很難信服的,
但真得很難,不是嗎?
----------------------------------------------------------------------------------------------
意見:
1.
我是教職人員 月入4萬左右
但是扣掉房租和花費 也還有大概2萬多快3萬(有省了點…)
我88 早早不工作在家 一個月抽走我1萬元(重點是他還嫌少)
後來我為了錢跟他鬧翻了(他跟本不缺錢)
差不多工作了1年的時間,扣掉給他的錢和花用(當然包括給他的紅包)
1年過去了也只有10來萬。。。這…
我不太能想像我這麼省的人,可以一年過去只有這10來萬
哪來的第一桶金?我看5年過去還不到100萬
所以今年5月我作了個決定(想了很久的大膽決定)
我去申請銀行貸款80萬元 年利率約3%(公教人員比較低)
然後放在股票(當然是投資長期,如果是短期炒作的話,我就直接去賭博
會比較快)
一直到現在我原先投入的本金 約89萬元
變成現在市值的109萬元(扣掉利息和費用等,大概也賺18萬)
再加上報稅退稅 可以達到3萬元
總之差不多獲利20萬左右
我一直在想
這個決定如果我沒去實現(貸款投資)
我現在大概也只有18萬元吧(獲利3萬)
其實
第一桶金可以是用貸款的
只是不要讓自己變成冒險
應該要穩紮穩打來可以這麼一試
關於租屋跟買屋
我是站在租屋派的
因為買屋有很多不利的地方,我的看法啦,列舉如下
1.一買就是背了幾百萬的貸款,就算是這幾百萬的利息比較低,但是,這
利息卻不是用在"投資"上,你除了付利息,也付出了這些貸款的"機會成本"
2.會掉入"老鼠賽跑"的陷阱,建議你可以閱讀一本書叫"富爸爸窮爸爸",
可以讓你了解一般人的賺錢模式為何無法致富。
3.買屋會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成本,如家具、水電費甚至是燈具損壞的維修費
等等。如果是租屋的話,這些錢房東都必須幫你出(當然有不出的房東,
遇到了就搬嘛)
4.移動困難:買了房子,貸款還沒付完可能就會因為種種原因要搬家(也可
能是工作需要),這時候你人必須要走,房子不就是走不了了嗎?
非走不可的時候,有可能落到低價拋售的地步(當然誰也不希望發生這種
情況在自己身上)
建議是不要買房屋啦,當然會有遇到不可抗力的情況(如爸媽硬要你買之類的)
我是覺得理財,遇到爸媽不懂理財的,都會變成一種不可實現的理想
但是扣掉房租和花費 也還有大概2萬多快3萬(有省了點…)
我88 早早不工作在家 一個月抽走我1萬元(重點是他還嫌少)
後來我為了錢跟他鬧翻了(他跟本不缺錢)
差不多工作了1年的時間,扣掉給他的錢和花用(當然包括給他的紅包)
1年過去了也只有10來萬。。。這…
我不太能想像我這麼省的人,可以一年過去只有這10來萬
哪來的第一桶金?我看5年過去還不到100萬
所以今年5月我作了個決定(想了很久的大膽決定)
我去申請銀行貸款80萬元 年利率約3%(公教人員比較低)
然後放在股票(當然是投資長期,如果是短期炒作的話,我就直接去賭博
會比較快)
一直到現在我原先投入的本金 約89萬元
變成現在市值的109萬元(扣掉利息和費用等,大概也賺18萬)
再加上報稅退稅 可以達到3萬元
總之差不多獲利20萬左右
我一直在想
這個決定如果我沒去實現(貸款投資)
我現在大概也只有18萬元吧(獲利3萬)
其實
第一桶金可以是用貸款的
只是不要讓自己變成冒險
應該要穩紮穩打來可以這麼一試
關於租屋跟買屋
我是站在租屋派的
因為買屋有很多不利的地方,我的看法啦,列舉如下
1.一買就是背了幾百萬的貸款,就算是這幾百萬的利息比較低,但是,這
利息卻不是用在"投資"上,你除了付利息,也付出了這些貸款的"機會成本"
2.會掉入"老鼠賽跑"的陷阱,建議你可以閱讀一本書叫"富爸爸窮爸爸",
可以讓你了解一般人的賺錢模式為何無法致富。
3.買屋會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成本,如家具、水電費甚至是燈具損壞的維修費
等等。如果是租屋的話,這些錢房東都必須幫你出(當然有不出的房東,
遇到了就搬嘛)
4.移動困難:買了房子,貸款還沒付完可能就會因為種種原因要搬家(也可
能是工作需要),這時候你人必須要走,房子不就是走不了了嗎?
非走不可的時候,有可能落到低價拋售的地步(當然誰也不希望發生這種
情況在自己身上)
建議是不要買房屋啦,當然會有遇到不可抗力的情況(如爸媽硬要你買之類的)
我是覺得理財,遇到爸媽不懂理財的,都會變成一種不可實現的理想
用薪水來累積財富,愈來愈薄弱。
大部分的人都會想要買些車子和奢侈品來犒賞自
己,如果第一桶金還沒累積到,就犒賞自己,這會讓自己致富的能量大幅減弱罷了。
台灣的股市還是可以找到1年獲利15%~20%的股票(當然我不是短期抄作,
要短期炒作,你問我名牌我也沒辦法告訴你^^)
把存下來的錢盡可能的投到15~20%的獲利中(當然我比較激進了些,
還貸款投資)
按照這樣的方法,辛苦個幾年
相信所說的35歲 一定是一個富裕的景況,而不用再擔心自己是靠薪水的人
***小弟走過10393到3411的股市大崩盤 那時股價只有腰斬在腰斬
大部分的人都會想要買些車子和奢侈品來犒賞自
己,如果第一桶金還沒累積到,就犒賞自己,這會讓自己致富的能量大幅減弱罷了。
台灣的股市還是可以找到1年獲利15%~20%的股票(當然我不是短期抄作,
要短期炒作,你問我名牌我也沒辦法告訴你^^)
把存下來的錢盡可能的投到15~20%的獲利中(當然我比較激進了些,
還貸款投資)
按照這樣的方法,辛苦個幾年
相信所說的35歲 一定是一個富裕的景況,而不用再擔心自己是靠薪水的人
***小弟走過10393到3411的股市大崩盤 那時股價只有腰斬在腰斬
借錢投資 會屍骨無存
2.
富爸爸窮爸爸中提到一個重點
所謂的資產 就是可以幫你賺錢的東西
負債 就是會幫你把錢花掉的東西
將這個觀點套在買屋跟租屋這個議題上
會變得非常有趣
因為你會發現房子變成是你的負債
他借錢去投資
會覺得風險太高 其實是因為不了解
舉個例子來說
今天你給一個有駕照會開車的人載 你會覺得很危險嗎? (應該不會)
但如果你給一個沒駕照也不會開車的人載呢? (應該會覺得天堂近了)
最近有一本書 書名是 有錢人就做這件事
書中就提到這個例子
只要你了解你在做的事情 哪來的風險?
至於借錢投資
其實我覺得是個好方法
只要報酬率能夠超過借錢的利率 何樂而不為?
前面也有版友說到 不是每個人出生都是含著金湯匙
既然如此 如果只靠存薪水
要存多久才要去投資呢? 50萬? 100萬?
存到這樣數量的錢要花上多久時間?
大家都說 複利投資 複利投資
有沒有人想過複利投資的第一要點是什麼?
絕對不是錢 而是時間
時間夠久 就算一開始的本金再少 最後也是很可觀 不是嗎?
當然錢夠多 時間就可以減少 這是相對的
富爸爸窮爸爸中提到一個重點
所謂的資產 就是可以幫你賺錢的東西
負債 就是會幫你把錢花掉的東西
將這個觀點套在買屋跟租屋這個議題上
會變得非常有趣
因為你會發現房子變成是你的負債
他借錢去投資
會覺得風險太高 其實是因為不了解
舉個例子來說
今天你給一個有駕照會開車的人載 你會覺得很危險嗎? (應該不會)
但如果你給一個沒駕照也不會開車的人載呢? (應該會覺得天堂近了)
最近有一本書 書名是 有錢人就做這件事
書中就提到這個例子
只要你了解你在做的事情 哪來的風險?
至於借錢投資
其實我覺得是個好方法
只要報酬率能夠超過借錢的利率 何樂而不為?
前面也有版友說到 不是每個人出生都是含著金湯匙
既然如此 如果只靠存薪水
要存多久才要去投資呢? 50萬? 100萬?
存到這樣數量的錢要花上多久時間?
大家都說 複利投資 複利投資
有沒有人想過複利投資的第一要點是什麼?
絕對不是錢 而是時間
時間夠久 就算一開始的本金再少 最後也是很可觀 不是嗎?
當然錢夠多 時間就可以減少 這是相對的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絕對不要借錢買股票" by Kostolany
***投資前一定要先認定風險 過度的操作財務槓桿是很危險的
3
資產就是有複利效果的東西嘛(錢滾錢)
而大眾忙於自己的生活,會鮮少注意到什麼東西能夠"錢滾錢"
鮮少努力去想辦法錢滾錢,因為自己的工作太過忙碌(我也是大眾
我以前也從沒想過要錢滾錢)
我的歷程是
當有了錢滾錢的概念、再有了錢滾錢的"意圖"之後
接著應該都會問(至少會心中問自己)
我應該怎麼錢滾錢?
基金?股票?房地產?投資型保險?等等
真的做的到嗎?
我有這個能力嗎?
如果這麼容易的話,那為什麼大家不做?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端視自己的理財概念和膽識,可能出現的回答就不一樣)
以上那些我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瓶頸(我認為的瓶頸)
我通通經歷過
甚至還有一個上面沒列到的問題
"我真的要貸款投資嗎?"
這世界其實是有"遊戲規則"的
懂規則的人活得很好
不懂規則的人活得不好,還有人會笑你活該不努力,好手好腳之類的話
其實我不是一個喜歡念書的人
但是我為了更了解規則
擺脫現有的生活狀況
我這幾年念過的書比過去20年還多太多了(包括考大學的高中時期參考書)
念書能讓自己了解這些規則
我也同意大家的說法
借錢投資是有風險的
風險 是一種"避" 獲利 是一種"趨"
我要達到獲利 所以我只好冒個險
但是我透過多看書多學習多思考來"降低"我的風險
另外,我會有此舉(貸款投資長期)
當然還是有受到"一年只有10來萬的累積"的刺激
在書上看到很多故事啊
什麼借雞生蛋啊、草船借箭啊!都是在比喻借錢賺錢的成語
猶太也有一句話「如果你沒有鞋子,就借別人的來穿,這樣會走的快一樣」
我可不想猶豫不前
到了自己35歲以上
跑不動了
這些想法才真正的變成實現不了的"夢想"
所以努力在自己可受承的風險之下
讓自己走得更快一點
大家一定對於 是否能找到個一兩支報酬率超過貸款利率的股票 而感到疑惑
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有關巴菲特的書
其實我的方法更接近一個人,叫葛拉罕(價值投資)
只是我採用巴菲特的一些概念來避免公司倒台的危險
透過葛、巴等人的方法,是可以篩選出一些股票來投資的
另外,關於巴菲特的書
其實一個作者最多買一本就好(因為一個作者要告訴讀者的重點都會滿雷同的)
建議可以的話去找一本叫"巴菲特原則" 金錢文化。可惜出版社倒了,我是去
圖書館後,再到印刷店去"買"一本中古書。。。
而大眾忙於自己的生活,會鮮少注意到什麼東西能夠"錢滾錢"
鮮少努力去想辦法錢滾錢,因為自己的工作太過忙碌(我也是大眾
我以前也從沒想過要錢滾錢)
我的歷程是
當有了錢滾錢的概念、再有了錢滾錢的"意圖"之後
接著應該都會問(至少會心中問自己)
我應該怎麼錢滾錢?
基金?股票?房地產?投資型保險?等等
真的做的到嗎?
我有這個能力嗎?
如果這麼容易的話,那為什麼大家不做?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端視自己的理財概念和膽識,可能出現的回答就不一樣)
以上那些我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瓶頸(我認為的瓶頸)
我通通經歷過
甚至還有一個上面沒列到的問題
"我真的要貸款投資嗎?"
這世界其實是有"遊戲規則"的
懂規則的人活得很好
不懂規則的人活得不好,還有人會笑你活該不努力,好手好腳之類的話
其實我不是一個喜歡念書的人
但是我為了更了解規則
擺脫現有的生活狀況
我這幾年念過的書比過去20年還多太多了(包括考大學的高中時期參考書)
念書能讓自己了解這些規則
我也同意大家的說法
借錢投資是有風險的
風險 是一種"避" 獲利 是一種"趨"
我要達到獲利 所以我只好冒個險
但是我透過多看書多學習多思考來"降低"我的風險
另外,我會有此舉(貸款投資長期)
當然還是有受到"一年只有10來萬的累積"的刺激
在書上看到很多故事啊
什麼借雞生蛋啊、草船借箭啊!都是在比喻借錢賺錢的成語
猶太也有一句話「如果你沒有鞋子,就借別人的來穿,這樣會走的快一樣」
我可不想猶豫不前
到了自己35歲以上
跑不動了
這些想法才真正的變成實現不了的"夢想"
所以努力在自己可受承的風險之下
讓自己走得更快一點
大家一定對於 是否能找到個一兩支報酬率超過貸款利率的股票 而感到疑惑
我建議大家可以看看有關巴菲特的書
其實我的方法更接近一個人,叫葛拉罕(價值投資)
只是我採用巴菲特的一些概念來避免公司倒台的危險
透過葛、巴等人的方法,是可以篩選出一些股票來投資的
另外,關於巴菲特的書
其實一個作者最多買一本就好(因為一個作者要告訴讀者的重點都會滿雷同的)
建議可以的話去找一本叫"巴菲特原則" 金錢文化。可惜出版社倒了,我是去
圖書館後,再到印刷店去"買"一本中古書。。。
第一桶金
大家都希望有吧
我本來也有個想法,為什麼我爸爸不是"李嘉誠"?
我現在不這麼想了
窮是我致富的動力和動機
有錢人的小孩反而會缺乏
我覺得
人會求自己有第一桶金
認為大戶投資才會快
自己沒幾個錢
故當自己還沒有第一桶金的時候
目標就是
我先累積出一筆資金後再看要怎麼投資
我想建議大家
如果你沒有錢,就買書投資自己的理財智商
如果你有一點錢,不是很多,也建議你想辦法讓這筆錢去滾錢(一萬滾一千,
五千滾五百也好),因為投資是一種需要經歷的能力。
我想,或許更多的人累積到自己所謂"第一桶金"的數量之後(如100萬)
雖然有了,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投資(當然,如果你不會,還是儘量不要聽信
所謂的專家)
以前我視書為鄙物
現在我視書為致富之物
多投資自己,比問專家更好,因為對自己最好的人,通常都是自己
大家都希望有吧
我本來也有個想法,為什麼我爸爸不是"李嘉誠"?
我現在不這麼想了
窮是我致富的動力和動機
有錢人的小孩反而會缺乏
我覺得
人會求自己有第一桶金
認為大戶投資才會快
自己沒幾個錢
故當自己還沒有第一桶金的時候
目標就是
我先累積出一筆資金後再看要怎麼投資
我想建議大家
如果你沒有錢,就買書投資自己的理財智商
如果你有一點錢,不是很多,也建議你想辦法讓這筆錢去滾錢(一萬滾一千,
五千滾五百也好),因為投資是一種需要經歷的能力。
我想,或許更多的人累積到自己所謂"第一桶金"的數量之後(如100萬)
雖然有了,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投資(當然,如果你不會,還是儘量不要聽信
所謂的專家)
以前我視書為鄙物
現在我視書為致富之物
多投資自己,比問專家更好,因為對自己最好的人,通常都是自己
***要了解巴非特 直接去看他的巴非特年報
***在來哥拉和的價值投資 那本寫的粉棒
***巴菲特一生沒寫過書..市面的書都是記者跟職業作家寫的
4.
巴菲特原則好像絕版了
可以去買買勝券在握2 和上網看看巴菲特年報
應用在台灣股市的可以買一本叫做巴菲特選股魔法書
如有需要 還可去上上魔法書作者的課
對於此種嚴選價值低估的方法 絕對會有較為清晰的認識
可以去買買勝券在握2 和上網看看巴菲特年報
應用在台灣股市的可以買一本叫做巴菲特選股魔法書
如有需要 還可去上上魔法書作者的課
對於此種嚴選價值低估的方法 絕對會有較為清晰的認識
投報率決定於兩樣~
一是嚴選長期獲利高且穩定的好標的物
二是耐心等待價值被低估時買進
抱著好標的物,本金小,時間拉長還是很恐怖
在價值低估時買進,留個安全邊距,你才抱得久,要不幾個震盪就被洗掉了
理財方式有很多種 我只熟基金和股票
一是嚴選長期獲利高且穩定的好標的物
二是耐心等待價值被低估時買進
抱著好標的物,本金小,時間拉長還是很恐怖
在價值低估時買進,留個安全邊距,你才抱得久,要不幾個震盪就被洗掉了
理財方式有很多種 我只熟基金和股票
以我自己的核心持股中碳來說好了
每年配大概10%的現金,退稅率30%,
以我薪資所得13%來算,參與除權我現金股利不謹不用課稅,還可拿到退稅
這兩樣加起來就有11.7%的報酬率了
這檔高董監持股,產品經久不變,獨占,高且穩定的ROE
使得除權前一個月都有一波行情 依照經驗又有快10%的資本利得空間
就別提那些因為大盤颳颱風時掉下來的便宜價了
每年至少都有21%的獲利空間,股價牛皮我也不用擔心會急漲急跌
放三年了單以最簡單的數學計算來說
1.21*1.21*1.21=1.77 三年獲利七成七,SARS進的獲利都超過九成
同一個算法再放幾年看看
每年配大概10%的現金,退稅率30%,
以我薪資所得13%來算,參與除權我現金股利不謹不用課稅,還可拿到退稅
這兩樣加起來就有11.7%的報酬率了
這檔高董監持股,產品經久不變,獨占,高且穩定的ROE
使得除權前一個月都有一波行情 依照經驗又有快10%的資本利得空間
就別提那些因為大盤颳颱風時掉下來的便宜價了
每年至少都有21%的獲利空間,股價牛皮我也不用擔心會急漲急跌
放三年了單以最簡單的數學計算來說
1.21*1.21*1.21=1.77 三年獲利七成七,SARS進的獲利都超過九成
同一個算法再放幾年看看
四年就翻一倍,八年360%,十四年就每年單利一倍
哪有比這種賺法更快的
(如果ROE大成長,或是具有題材性,像永記今年就賺了近一倍...)
台股還有沒有這種股票 有 而且還不少
看你懂不懂得選 和你懂不懂耐心等待便宜股價罷了
台塑六年也賺一倍 台積電上市以來漲了20倍
大家說理財的市場是八二法則~八成的人賺錢,兩成的人賠錢
原因很簡單 賺錢就是買賣都成功 1/2*1/2=1/4
依照老巴.葛拉漢和費雪的原則
就只差什麼時候把它獲利了結拉
哪有比這種賺法更快的
(如果ROE大成長,或是具有題材性,像永記今年就賺了近一倍...)
台股還有沒有這種股票 有 而且還不少
看你懂不懂得選 和你懂不懂耐心等待便宜股價罷了
台塑六年也賺一倍 台積電上市以來漲了20倍
大家說理財的市場是八二法則~八成的人賺錢,兩成的人賠錢
原因很簡單 賺錢就是買賣都成功 1/2*1/2=1/4
依照老巴.葛拉漢和費雪的原則
就只差什麼時候把它獲利了結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